LIU Ding-Gan

CV in Chinese

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1981年毕业,1982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目前任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课题组组长,并任暨南大学兼职教授、《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常务编委与《实验生物学报》编委。九三学社社员。1985-88年间曾多次赴日本东京的理化学研究所分子肿瘤学研究室和筑波市的理化学研究所生命科学筑波研究中心,与日方合作研究抗癌基因;曾参加多次日本癌学会全会并作口头报告。1997年曾赴希腊SPETSES参加第三次国际基因调控、癌发生和艾滋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已培养出硕士5名、博士2名(其中1名为具体指导)。会英、日、法、俄、阿尔巴尼亚、拉丁等多种外语,其中英、日语可运用自如。通讯地址:上海市岳阳路320号 (200031);电话:021-64374430内线5340;E-mail:[email protected]

研究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为抗癌核酸调控元件、抗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癌的基因治疗。曾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课题《人抗癌基因研究》及相关课题的负责人。曾于1991年首次发现一个具有抗癌基因活性的cDNA, 并于1992年证明其为人白介素6核转录因子基因的3‘非翻译区。这一发现已得到美国科学家和我国科学家的印证和证实。此发现1994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的《桑野基础科研奖》一等奖。此后并对该3‘非翻译区的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本身和癌抑制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基本明确白介素6核转录因子为癌抑制相关基因。 由于以上成果,获得199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目前,对于该3‘非翻译区的分子机制的探讨还在继续。期望利用该3‘非翻译区及其有关细胞系为实验系统,较深入地研究真核mRNA的3‘调控区和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并企图发现细胞内可能存在的新的信号转导途径。对RNA调控元件和蛋白(反式)作用元件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也将作深入的研究。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癌基因治疗药物,并已申请国家专利(申请号98122022.3)。希望有兴趣的开发商和厂家能参加协作开发。

近期文章

Ding-Gan Liu, Recovery of nucleic acids from gels by using electrophoresis in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ionic strengths and specific weights, Analytical Bichemistry 2002, 300 (1), in press.

刘胡丹、刘定干,外源NF-IL6高表达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001, 33(1):35-40。

Yuan-zheng He and Ding-gan Liu.Three-hybrid strategy reveals a peptide segment that specifically binds to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NF-IL6 mRNA,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76(1):101-106, 2000.

卿国良, 刘胡丹, 刘定干. 大肠杆菌中一种对NF-IL6 3'UTR专一的结合蛋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000, 32(1):49-54。

朱敏生, 刘定干, 李载平. 以pMSEx-1作为共转染质粒观察人NF-IL6过量表达时对NIH/3T3细胞成瘤性的影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998, 14(2):94-97.